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企业帮扶 > 企业帮扶详情

【“敢”在湘乡·记者在一线】泉塘村:下活“产业棋” 奏响“幸福曲”

发布时间:2023年05月26日 【阅读次数:189次】 来源:湘乡市融媒体中心

村民们在采摘白玉丝瓜。

脱贫户、监测户在“自留地”上务工。

编者按:脚沾泥土,更感花香;人在路上,心潮涌动。

    为贯彻落实“四敢”要求,推动高质量发展,湘乡启动“落实‘四敢’要求 推进高质量发展”蹲点式调研采访活动,深入宣传各地各部门“落实‘四敢’要求 推进高质量发展”的务实举措和实际行动,多形式、多层次、全方位报道干部敢为、地方敢闯、企业敢干、群众敢首创的生动事迹,凝聚全市上下全力拼经济、奋力拼发展的磅礴力量。即日起,湘乡融媒体中心开设“敢在湘乡·记者在一线”专题专栏,刊发来自采访小分队基层蹲点现场的报道,敬请关注。

    白玉丝瓜、湘莲、南瓜、辣椒……放眼泉塘镇泉塘村,2300亩农业耕地整村流转,连片种植蔬菜等农作物,产业欣欣向荣。精致美丽的农家小院、干净平坦的道路……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。

    近年来,泉塘村以勇于实践、敢于创新的决心和信心,在土地上大做“文章”,一方面立足以产业兴村,村集体收益“多点开花”节节高,村民收入大幅提升;另一方面全面提升人居环境,美丽生态乡村逐渐成型,群众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。

乡村“强”起来 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

    这天早上六点半,在泉塘镇泉塘村的丝瓜种植基地,记者看到大棚里村民们已经忙碌了起来,他们今天都起了个大早,为的就是采摘今年头茬白玉丝瓜。

    白玉丝瓜基地里,目之所及皆是青翠,条状均匀的丝瓜挂满枝头。村民动作麻利,寻找、采摘符合标准的丝瓜,随着手上的剪刀上下翻飞,一条条白胖水灵的白玉丝瓜,从藤架上落到筐里。两个小时后,这些白玉丝瓜将乘坐专车到达长沙各市场,中午便能出现在长沙市民的餐桌上。

    白玉丝瓜基地为湖南绿生成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与泉塘村合作开发。2022年,泉塘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,以提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、减免部分资金等优厚条件吸引了该村村民赵日新返乡创业。赵日新投资300万元在泉塘村流转600亩土地,签订10年合同,主要种植白玉丝瓜、南瓜、红菜苔等作物,现已全部实现自产自销。2022年总产值超过300万元,百余名村民在基地务工,共发放工资158万元,实现了基地盈利、集体增收和村民赚钱的三赢局面。“利润在每亩10000元左右,农作物主要销往长沙和广州,目前一期规划基本完成,二期规划准备新建100亩的丝瓜大棚。”湖南绿生成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法人赵日新说。

    谁曾想,以白玉丝瓜闻名的泉塘村曾经是一个“空壳村”。虽然地处湘乡城郊,交通便捷,但以前的泉塘村并没有将这些地域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几乎长期为零。

    穷则思变。2020年,泉塘村利用种植结构调整契机,下定决心将全村2300亩耕地流转至村集体泉丰农业公司,以连片种植油葵为主,轮种蔬菜和油菜为辅,打造“一村一品”。但是,由于土壤、气候等环境因素所限,油葵结实率、出油率并不理想,大面积种植难以为继。于是,村“两委”立即调转“航向”,借助入驻的乡村振兴工作队资源,调整种植方案,主动适应市场变化,开展招商引资。当年年底,泉塘村就成功引进5家种养产业企业(合作社),并得到当地政府3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,用于翻耕和平整土地等。

    土地资源“活起来”,村级集体“壮起来”。2022年,村“两委”与驻村工作队齐心协力,继续守着2300亩耕地“生金”,大力发展订单农业,力推规模化发展。除产销两旺的白玉丝瓜以外,泉塘村还先后引进了省级龙头企业湖南(湘潭县)莲冠湘莲有限公司,种植湘莲300亩,并开辟适度规模“莲渔”综合种养基地,带来新的产业活力。通过改造闲置民房,打造了“吴记禾·泉长味”农家乐,日均接待200多名游客、日营业额超万元。有新生的多元化产业项目支撑,有特色餐厅助力,泉塘村集体和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利益,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、从有到多的飞跃。“去年村级集体收入达到55万元,带动群众就业近300人,劳动收入达200多万元,今年群众劳动收入预计突破350万元左右。”泉塘村党总支书记、村主任罗立军说。

    村集体和村民的“钱袋子”鼓起来后,泉塘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干劲愈足、思路愈清。为保障村上的脱贫户和监测户有长期稳定的收入,泉塘村与湖南绿生成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。公司一方面无条件接纳脱贫户、监测户就业,确保他们有稳定收入来源。另一方面,村上专门辟出20余亩地成立产业帮扶基地,公司提供种苗、技术并统一销售,村上25户脱贫户、监测户负责日常管理、采摘,所得收益也全部归这25户所有。

今年56岁的欧阳闰芳就是帮扶基地的受益者。过去为了维持生计,她到处打零工,自从孙子出生后,她只能在家照顾孙子,家庭收入来源减少。如今,她在基地务工不仅每天有80元的务工工资,还方便照顾家庭,再加上帮扶基地的收益,她的年收入预计超4万元。“我们村现在越来越好了,我们的待遇也越来越好了。”欧阳闰芳说。

在泉塘村,像欧阳闰芳这样在基地务工当起产业工人的村民不胜枚举。村民们一边领工资,一边拿土地流转费,在蔬菜基地就近就业,创收增收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“下一步,泉塘村将以白玉丝瓜为基础,打造‘世界丝瓜看湖南、湖南丝瓜看泉塘’的理念,带动周边有条件的村区域合作,扩大种植面积,还有本村的农户通过到基地学习技术以后,回家种植白玉丝瓜,把种植面积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10倍,今年产值将突破1000万元。”罗立军表示。

乡村“美”起来 环境整治带来幸福生活

    富民产业发展为泉塘村带来勃勃生机,也悄然改变着村民们的思想观念。特色产业欣欣向荣,家家户户手上有活、兜里有钱,在物质追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生活环境改善的愿望也更加迫切。

    “群众期盼的,就是我们要干的。”罗立军如是说。说干就干,泉塘村村“两委”很快就开出了人居环境整治“良方”。该村以党建为引领,明确群众主体作用的思路,充分发挥人居环境理事会的“头雁效应”,全面取消保洁员聘用制度,推行人居环境理事会成员分片负责制、垃圾处理付费制等举措,形成了全村保洁常态化,村民保洁意识自觉化的良好局面。

    每周一是泉塘村的“公益劳动日”。一大早,村民周云秀正在打扫自家庭院。这时,村上的微信小程序发来了一条消息,请她立即组织村民打扫所管理区域的环境卫生。收到消息后,周云秀一边通知附近几名村民,一边从家里拿上扫把赶往附近村道。不一会儿,大家就聚齐了,迅速拿上各自的保洁工具,分工合作,很快完成了这一次任务。“公益劳动不仅能美化环境,还能锻炼身体。看到村道干干净净,我们看着也舒服。”周云秀说。

    周云秀的另一重身份是泉塘村人居环境理事会成员,主要负责管理18、19、22三个村民小组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。在泉塘村,像周云秀这样的人居环境理事会成员有15名,他们都是通过村民小组会议投票表决选定的,主要负责入户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政策,分管区域内的环境卫生清扫,积极参与村上组织的“公益劳动日”活动和各种临时任务。截至目前,泉塘村共有592人通过注册进入小程序领取活动任务,连续开展了18次公益劳动活动。

    这些参加义务劳动的村民们没有任何报酬,可他们却实实在在把这件小事坚持了近三年,成为泉塘村全民参与的固定活动,只因参与义务劳动可以获得积分。这些积分不仅可以在村上的爱心超市兑换等值物品,更是各家各户文明素养的直观体现。“劳动最光荣,今年我家的积分是咱们村最高的哩!”周云秀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。

    “公益劳动日”是泉塘村村党群合力、治理有效的一个缩影。在连续开展多年的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过程中,泉塘村积极摸索、大胆尝试,逐渐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。以“小网格”聚揽“大人气”,激活村民自治“一池春水”;以“小积分”撬动“大文明”,“兑”出乡村美好生活;以“小气候”优化“大环境”,抓好村容整洁“关键少数”;以“小系统”托起“大服务”,建立垃圾处理良性体系;以“小行动”树立“大导向”,营造全民参与浓厚氛围。

   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,让泉塘村在湘乡市内率先实现了“3个零”的突破,即全村零保洁员、零垃圾池、零落地垃圾,形成了“全民行动、不落一户”的浓厚氛围,并成功跻身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、特色精品乡村、乡村振兴创建示范村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等行列。

    记者手记:在泉塘村蹲点采访期间,当地干部群众那股齐心协力,敢闯、敢干的劲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好日子不是等出来的,是奋斗得来的。我们看到村民们一个个满怀希望与满足的笑脸,他们在基地忙碌的身影、洒下的汗水和干群齐心把旧貌换新颜的强大凝聚力……都为泉塘村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
    眼下,泉塘村正在村“两委”的带领下,振兴产业、壮大经济、美化环境、重塑乡风,一步一个脚印,走在奔向美好幸福生活的大路上。



附 件: